歡迎訪凱必盛自動門集團 中文 | ENGLISH |
?

新聞資訊

MENU

當前位置 : 主頁 > 新聞資訊 > 門業趣聞 >
門業趣聞

有哪些有趣的開門方式?

點擊: 次  來源:未知 時間:2018-06-20

 如果不考慮外觀,其實門和鎖的設計是非常功能化的,除非是電影、文學或者游戲作品里有特別的視覺需求,大部分門的設計還是從方便快捷、安全堅固的需求出發,不管是側開門、旋轉門、滑門還是卷簾門,都是如此。但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下,有一些門的設計也非常有意思,其中也有比較有趣的機關。

         最早的自動門是公元1世紀,古希臘的學者、亞歷山大的希羅設計了一個自動門,是用「引擎」帶動的:用祭壇上的火加熱一個密封的黃銅容器,容器中的空氣受熱膨脹之后,將水排出到相鄰的類似于砝碼的容器中,水的重力壓動繩索和滾輪,帶動把神廟的門打開;而祭壇的火熄滅之后,負壓將水吸回,門就關上里了。這通常用于祭祀等比較隆重的儀式中。后來,他也用同樣的方式開閉城門。

        希羅是一個著名的數學家,但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,甚至有記載的最早的可用的由蒸汽驅動的機器,就是由他發明的。



希羅發明的蒸汽裝置

          中國隋朝時候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腳踩上去能開啟的自動門。這也是最早的「自動門弓器」,是隋煬帝命工匠為皇宮里的書院「觀文殿」建造的。兩廂各有12間書屋,每3間開一門戶。地里埋有機關,在離門一丈遠的地方,踩上機關之后,會有木仙人(飛仙的雕像)下閣,「捧幔而升,合扇即開,書廚亦啟,若自然。皆一機之力」,錦幔拉開,門往里半開,書堂里所有書櫥書箱亦同時全部開啟。想必其中的機械設計也是非常巧妙的。在隋煬帝到來前,宮女手持“香爐”在前引導;當他往這些入口走去時,這些宮女將走在他前面并踏下觸發機關,當隋煬帝離開書堂,機關再次被觸發,一切都恢復到其原本關閉狀態?!短綇V記》里對此有詳細的記載。

         當然,史書中還有這樣的記載:東晉元帝大興(318-321)年間,一名叫歐純的衡陽人,甚有巧思,「造竹木室,作一婦人居其中,人扣其戶,婦人開戶而出,當戶再拜,還入戶內,閉戶」;北齊武成帝時候,有僧靈昭者「造七寶鏡臺」,做了一個木偶婦人,手執門鎖,「才下一關,三十六戶一時自閉。若抽此關,諸門咸啟」。這個婦人所執關鎖,通過其他傳動機械,連接并控制著鏡臺里的36個小門。不過這些都是玩具,還是跟真實的門有區別。

         古代阿拉伯也有匠人設計過自動門的機關。一位穆斯林的百藝學家(即古代精通各類知識和技能的人)阿爾·加扎利(Al-Jazari)非常善于利用水力,設計了用水力驅動的玩具、自動門和水鐘。自動門是通過流水帶來的勢能(即重力)以及浮力驅動的,他把它用在一個倒酒的裝置里,如下圖,水從左邊流入,浮力把下面的裝置往上推,帶動木偶從自動門里出來。

現在的自動門大概有這么幾個原理:

1. 重力感應。

2. 光感應。在自動門的上方會投射出微弱的光線,配合感應器工作。如果光線被擋住,那么門就會打開。

3. 移動感應。雷達發射出功率非常低的微波(聲波),探測前方是否有物體/人出沒,有點像是蝙蝠。

        與古希臘、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各類發明乃至「奇技淫巧」不同,西方基督教社會更看重門的美學色彩,在裝飾上面下了比較大的功夫,但機械裝置方面就沒有太多創新了。但在功能上會有一些有意思的發明。

         比如有一種門叫「荷蘭門」,它分上下兩個部分,上面的部分是獨立開關的。也就是說,打開之后,人們可以交談、遞東西,也可以通風,但不能進出。這種門在16、17世紀的荷蘭非常普遍,是為了保持通風的同時,防止動物和沙土進屋,在衛生條件比較差、但是人流密集的早期城鎮非常有用。后來,北美的鐵路上,火車上經常使用這種門,里面的列車員可以方便地與站內的工作人員溝通,也避免自己掉出火車。

         在老式的House和莊園中,也有隱藏門的設計。即把門融入墻飾、墻紙、書架、或者別的什么裝飾之中,讓它「看不出來」。一般,莊園主會在傭人的房屋、密室等地設計此類門。有的隱藏門是相當的隱蔽。

         不過說到真正的「革新」,還是這個Evolution Door(進化門)是真正酷炫地創立了開門新方式的門。它看起來像是兩片門板變魔術一樣地分開再合上。奧地利的設計師Klemens Torggler發明了這種概念門,分兩片,中間有一個磁力條,兩片的側下部和側上部在開門時前折,具體見下圖:

        它的靈感可能來源于下面這個門的設計:后面有一個X型的支架,上下門片固定能夠圍繞支點進行旋轉。支架長度不變的原理讓這個門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開閉,不會亂跑。


 

一个人日本免费完整版BD